2013竟然已經來到8月。總結這大半年,只有一個字:飛。3月:紐約。四月:伊斯坦堡、布達佩斯、布拉迪斯。5月:開普敦。6月:沖繩。7月:普羅旺斯、巴黎。期間回過吉隆坡兩次。見聞視域收獲滿滿,然而,想說的是,這半年心裡走過的千山萬水,比起地理上的哩數,還要遠得多。
在普羅旺斯時,和友人Len聊着,她說到一句:『當妳決心,真的決心要改變,妳的生活就會發生一些事情響應妳的召喚,所發生的事未必是令妳愉快的,甚至會辛苦,那是因為,如果能捉住這個契機,這件事,可以幫助妳清理自己。』叮叮叮叮叮,頭腦的燈剎那閃個不停,忽然什麼都明白過來,關於發生過的、抗拒過的、憤怒過的、失望過的、痛心過的、懷疑過的、糾結過的、失落過的、覺得難堪的.....當下也未及明白當中每件事的意義,只是個性+自我訓練有素使然,不逃避,勇敢地跟心中那個感覺守在一起,正視它、承擔它、消化它,然後,漸漸發現,陳舊的思考、感受模式,逐層逐層剝落.......
Everything happened for a reason.
朋友說,面書上人們寫的,絕大部分是無關痛癢的生活吃喝事(注:我也寫。^^),不是人們沒有內心世界,是自我保護心態,生怕被人看穿什麼,不輕易透露,要說的話,也是把自己很隱惡揚善地放大來說,當然也是暗地裡滿足被關注和被肯定的心態。她說:『妳總是坦然,不怕人看穿自己,也不怕人不喜歡自己。』關於看穿,我想說,你看穿那一秒的我,可是下一秒的我已經變了而你不知道,你捉住的,只是一個『看穿我』的觀念而已。關於喜歡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喜歡自己,我也一樣,只是在這個階段的我,並不介意有人不喜歡自己,那是很自然的,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喜歡我,也有人不喜歡我,可以坦然接受這一點,比起想要討好全世界活得舒服自在---這是我的成長,也是我的自信。而我知道,我走過的路、經歷過的、內心有過的磨練,deserve這一份自信。
早安,星期一。
5.8.13
3.8.13
1.7.13
投射
Len說,有太多人把自己對母親的期許投射到她身上,射到她背脊都穿洞,她常常都要整理別人投射過來所擾亂的氣場。
很認同呢。早期對她也有類似的投射,是真的要收回投射,才能用平常心去跟她交朋友。
而我也接收過類似的投射,不多,但還是有的,這跟我反映在外行為的強大和母性有關,有的人,會在我身上,尋找『母親的認同』,那自然是跟潛意識的主宰有關,得不到母親的認同,希望在類似的形象上,得到彌補。當然這種彌補是越補越虛的,如果當事人不自覺。
我的反彈會很大,我會避開。我的力量是承載不起容納不下這種投射,只能在能力範圍下劃清界限。我有我的課題要處理,而你投射過來的,是你的生命課題,我幫不到你的。
很認同呢。早期對她也有類似的投射,是真的要收回投射,才能用平常心去跟她交朋友。
而我也接收過類似的投射,不多,但還是有的,這跟我反映在外行為的強大和母性有關,有的人,會在我身上,尋找『母親的認同』,那自然是跟潛意識的主宰有關,得不到母親的認同,希望在類似的形象上,得到彌補。當然這種彌補是越補越虛的,如果當事人不自覺。
我的反彈會很大,我會避開。我的力量是承載不起容納不下這種投射,只能在能力範圍下劃清界限。我有我的課題要處理,而你投射過來的,是你的生命課題,我幫不到你的。
30.6.13
一切從自己開始
看到友人寫的一句:『如果你懷著焦慮去推廣素食,你推廣的是焦慮,而不是素食。』真是說到重點。
常常說,一個人追求什麼只是表面,但你『隱藏的動機』,才是你把相關人與事吸引過來的關鍵。
背後的動力,是那塊磁鐵。
如果你懷著焦慮、恐懼、迷茫去尋找愛情,被你散發的頻率吸引過來的,是懷有同樣頻率的人而不是愛。遇上同樣『負頻率』的人,是不是壞事?其實不是,那面鏡子,其實是要你看清楚自己,把功課做好,整頓好身心去再出發。那才是新的出發。
沒有正視過、處理過,只會在同一個困局裡兜兜轉轉。
很多人誤以為『面對自己』是殘酷的痛苦的,其實呢,忍住那一點痛往自己裡面看下去,能湧出的溫柔力量、能給與自己的愛,會令你非常驚訝,並且漸漸強壯飽滿。
這是為什麼常常苦口婆心說要多陪伴自己,先做好自己。不要急著往外找,自己的內在,真的是一個寶藏。
常常說,一個人追求什麼只是表面,但你『隱藏的動機』,才是你把相關人與事吸引過來的關鍵。
背後的動力,是那塊磁鐵。
如果你懷著焦慮、恐懼、迷茫去尋找愛情,被你散發的頻率吸引過來的,是懷有同樣頻率的人而不是愛。遇上同樣『負頻率』的人,是不是壞事?其實不是,那面鏡子,其實是要你看清楚自己,把功課做好,整頓好身心去再出發。那才是新的出發。
沒有正視過、處理過,只會在同一個困局裡兜兜轉轉。
很多人誤以為『面對自己』是殘酷的痛苦的,其實呢,忍住那一點痛往自己裡面看下去,能湧出的溫柔力量、能給與自己的愛,會令你非常驚訝,並且漸漸強壯飽滿。
這是為什麼常常苦口婆心說要多陪伴自己,先做好自己。不要急著往外找,自己的內在,真的是一個寶藏。
1.5.13
25.4.13
21.4.13
太冷靜?
不懂為何,完全投入不到大家謾罵楊紫瓊的情緒裡頭。她在政治晚宴上力挺某人,我真的覺得,她有選擇的自由意志。她說的話,我在想,搞不好,在她的地位,她眼中看到的實境,就是如此「歌舞昇平」。(因為她擁有的身份位置,是社會結構金字塔的頂端,再亂也不會亂到她頭上去)
另外,令我大大不解的是,為何大家那麼投入她所演的角色?那就只是一個角色。她在宣傳期講的話,是一個演員對角色對故事的信仰、心得,不代表她現實就是如此。也許,我不曾對她扮演的這個角色有過任何個人投射吧?在這之前,沒有因為她演了昂山她代表這個角色講的話而感到驕傲,是以今天,也沒有任何希望破滅的憤慨。如果憤怒底下,是擔心她的影響力,令選情有變化,那倒是可以理解。那為何不針對這個擔心發揮一個選民的正面力量繼續為自己支持的政黨拉票,而是把力氣放在反攻她身上、把關注集中於挑出她的角色和現實的反差呢?
另外,令我大大不解的是,為何大家那麼投入她所演的角色?那就只是一個角色。她在宣傳期講的話,是一個演員對角色對故事的信仰、心得,不代表她現實就是如此。也許,我不曾對她扮演的這個角色有過任何個人投射吧?在這之前,沒有因為她演了昂山她代表這個角色講的話而感到驕傲,是以今天,也沒有任何希望破滅的憤慨。如果憤怒底下,是擔心她的影響力,令選情有變化,那倒是可以理解。那為何不針對這個擔心發揮一個選民的正面力量繼續為自己支持的政黨拉票,而是把力氣放在反攻她身上、把關注集中於挑出她的角色和現實的反差呢?
Closure
如果可以面對,內心的確有許多功課要做,許多糾結需要梳理。至於先處理哪一樣,很難歸類「緊急」與否,憑感覺吧,更多時候,是萬枝同根,在層層疊疊情緒、感受之下,是來自一個源頭。只是,要找到那個源頭啊.......談何容易。關於內心的澄明。
有些功課完成了,是怎麼知道呢?是回頭一看時,千舟已過萬重山,那樣的輕盈,自在,和感恩、飽滿、愉悅。
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心中再次連接、碰觸,所有的情緒,真的已經過去。曾付出的情感、需要割捨的情感,統統在後來回歸身心,滋潤自己。
只是也有好些來不及好好說再見的,我覺得,所有的感傷、悲哀、痛苦、糾結、不甘、眼淚,來到最後的最後,還是需要一個closure。那是給自己的一個儀式。
所有的儀式,代表一份尊重。尊重曾有的交集與發生。
事件、對象是誰,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所帶出的,自己需要處理的生命課題。
於是自己在心裡,來一個「告別式」。珍重地,說再見。
再見也好,再也不見也好,都是再見。
有你的風景已經過了,我下站了。
謝謝你。
再見。
有些功課完成了,是怎麼知道呢?是回頭一看時,千舟已過萬重山,那樣的輕盈,自在,和感恩、飽滿、愉悅。
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心中再次連接、碰觸,所有的情緒,真的已經過去。曾付出的情感、需要割捨的情感,統統在後來回歸身心,滋潤自己。
只是也有好些來不及好好說再見的,我覺得,所有的感傷、悲哀、痛苦、糾結、不甘、眼淚,來到最後的最後,還是需要一個closure。那是給自己的一個儀式。
所有的儀式,代表一份尊重。尊重曾有的交集與發生。
事件、對象是誰,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所帶出的,自己需要處理的生命課題。
於是自己在心裡,來一個「告別式」。珍重地,說再見。
再見也好,再也不見也好,都是再見。
有你的風景已經過了,我下站了。
謝謝你。
再見。
16.3.13
15.3.13
13.2.13
5.2.13
不簡單的「經歷」
深深地、完整地經歷一次心底深處的失望,竟然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每天都有相關的情緒升起、沉下;沉下,又升起;憤怒,原諒;原諒,憤怒;釋懷,抓緊;抓緊,釋懷......有一句貼切但可能比較誇張的形容: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覺察自己的失望,再去經歷自己的失望,是那麼辛苦。也終於明白,那些逃避,在能力不足時,實在是一種需要。
心想事成。心想事成?
關於「心想事成」,已經到了一個「得心應手」的地步,譬如有一天,心裡想著要買皮蛋來煮粥,想著想著,朋友竟然買了鏞記皮蛋上來---我的天,這種皮蛋當手信的事情,一年都不會發生一次呀。因為這樣理所當然的發生太慣性,有一天我問自己,為何我有一兩件常「想要」的,還沒事成呢?問下去才進一步發現自己,有些表層想要的,只是一種機械化回應社會訴求、標準的想法,心裡真的有沒有也無所謂。嘴巴說要的,真的很想嗎?也真的沒有很想。嘴巴不在乎的,真的不想嗎?其實想的。如此反覆自我探視,可以發現心理機制複雜性的有趣。人,若是要覺察自己、瞭解自己,還真的可以不斷看下去,再看深一點,再看多一點。
24.1.13
關於這些那些
1. 生活頗疲累,但也有快樂的時候,包括賺錢的痛快。賺錢的痛快其實是一種經濟自主的痛快。我實在太愛買東西了,哎呀呀。
2. 有些紛擾,在心中翻騰過。
3. 2012過得太精彩,衷心感謝自己。
4. 朋友遊普羅旺斯,勾起一些點滴的思憶。安靜的,微笑的,知道自己擁有過這樣的好時光。
5. 在普羅旺斯的時候,跟Len聊着聊着,說起加愛。那時候忽然省起,我跟兩人算是網友咧,但最終認識,還住了人家家裡。這也沒什麼,如果感覺對。奧妙的是,跟兩人的相處,令我察覺到文字與現實的差距。畢竟隔著文字,我們對一個人,是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就這樣短暫相處,看到的是:加愛行文有女中豪傑風範,真實相處卻是很溫柔的女人;Len行文柔中有韌勁,語調婉約,現實說話卻帶著不經意的霸氣和咄咄逼人。這樣的反差,讓我更看見自己平日的想象與投射。很好。
6. 人與人之間相交程度的深淺,決定了你看到對方的多少面。
7. 朋友之間,如果總是能在飯聚中開心盡興,也是難得的緣分。飯腳不需要是什麼知心友,但也是不容易找到對味的。來到一個階段,便會發現,擁有可以一起吃喝的朋友,很重要。
8.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能做的,就是尊重那個局限吧,包括自己的局限。
9. 有時候會想,如果擁有的一切信念,其實是不存在的,那會怎樣?
10. 有人相信生氣/憤怒是健康的嗎?有多少人會懂得完成自己的怒氣而不是抑壓?
2. 有些紛擾,在心中翻騰過。
3. 2012過得太精彩,衷心感謝自己。
4. 朋友遊普羅旺斯,勾起一些點滴的思憶。安靜的,微笑的,知道自己擁有過這樣的好時光。
5. 在普羅旺斯的時候,跟Len聊着聊着,說起加愛。那時候忽然省起,我跟兩人算是網友咧,但最終認識,還住了人家家裡。這也沒什麼,如果感覺對。奧妙的是,跟兩人的相處,令我察覺到文字與現實的差距。畢竟隔著文字,我們對一個人,是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就這樣短暫相處,看到的是:加愛行文有女中豪傑風範,真實相處卻是很溫柔的女人;Len行文柔中有韌勁,語調婉約,現實說話卻帶著不經意的霸氣和咄咄逼人。這樣的反差,讓我更看見自己平日的想象與投射。很好。
6. 人與人之間相交程度的深淺,決定了你看到對方的多少面。
7. 朋友之間,如果總是能在飯聚中開心盡興,也是難得的緣分。飯腳不需要是什麼知心友,但也是不容易找到對味的。來到一個階段,便會發現,擁有可以一起吃喝的朋友,很重要。
8.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能做的,就是尊重那個局限吧,包括自己的局限。
9. 有時候會想,如果擁有的一切信念,其實是不存在的,那會怎樣?
10. 有人相信生氣/憤怒是健康的嗎?有多少人會懂得完成自己的怒氣而不是抑壓?
7.1.13
通
在舊的內心對話、思維模式裡鑽,鑽得自己夠辛苦了,
忽然間,問自己:這樣的「感受回應事件方式」不是出現過無數次了嗎?
為什麼?
為什麼每當別人「這樣」,我便很理所當然地墮入「那樣」的回應/感受格式?
為什麼?
反問自己的剎那,有條經絡,開始通了。
忽然間,問自己:這樣的「感受回應事件方式」不是出現過無數次了嗎?
為什麼?
為什麼每當別人「這樣」,我便很理所當然地墮入「那樣」的回應/感受格式?
為什麼?
反問自己的剎那,有條經絡,開始通了。
6.1.13
你
很少做夢,所以昨晚(其實是今早)的夢,記得了。
在夢裡跟你和好。
我把你的手拉到臉龐,輕輕摩挲。
那手心的溫度。
這是從來沒有處理過的在乎吧。
深不見底的愛和疼惜。
原來那裡頭還有愛和疼惜。
謝謝你。
在夢裡跟你和好。
我把你的手拉到臉龐,輕輕摩挲。
那手心的溫度。
這是從來沒有處理過的在乎吧。
深不見底的愛和疼惜。
原來那裡頭還有愛和疼惜。
謝謝你。
1.1.13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