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11
摘錄
+++++
潘迪華姐姐今年開八十歲演唱會。她行事向來比人走前二十年,對愛情,從來無怨無悔。在訪問中,她說自己試過以第三者身分愛上別人,最後的一位愛侶,也是有婦之夫。她沒要求名分,沒想過毀壞別人家庭,二十三年只一直付出,一直愛,直至對方離世,在她心目中,她已經擁有過最真摯的愛情...沒遺憾。——《Jet》縂編輯金城。
要有多強大的内心,才能一直付出,一直愛....?不是一年、兩年、三年.....而是二十三年。也許,只有擁有藝術家性格的人,才有可能擁有這般堅定的浪漫情懷。
city-licious: 無翅春茗
city-licious: 無翅春茗: "作者:姚惠敏(轉載自《飲食男女》) 無翅,世界更善良 燕窩代魚翅 海洋裏還有一種生物,值得我們好好保護和珍惜。 魚翅,取自鯊魚鰭軟骨,這貴價食材,高檔中式筵席總少不了。 然而,矜貴背後卻是殘酷事實:捕鯊者會把鯊魚用網撈起,在甲板上活生生割下魚鰭,再把牠們丟回大海,由得牠們慢慢..."
"不吃魚翅,不單是人道問題。鯊魚是海洋內最重要獵食者,在生物鏈扮演重要角色,如果鯊魚被滅絕,很多魚類會失去天敵,海洋生態便會發生一場大災難!”
"很多人也習慣在新年做些好事,今年吃一頓「無翅」春茗,保護鯊魚,也是一種善行吧。”
+++++
常常在婚宴上,我即使可以對眼前的那碗魚翅眼看手不動,最後再原封不動地被收進廚房倒掉——但是,魚翅已煮成羹,鯊魚已死,我罷吃那一兩碗的魚翅,只是一種哀悼,但無助於生態的改變,甚至還變成一種食物的浪費——儘管如此,有些原則還是需要堅持,以製造醒覺。關鍵人物是:(一)餐飲業者,不要再推出以魚翅為題的菜色。(二)婚宴/餐宴主人,只要你們願意搞一個“無翅宴”,集腋成裘,會真正推動改革這種已成惡性的傳統。
香港陸續有酒樓推出沒有魚翅的餐宴菜單,證明保育意識日益高漲,好事!
簡單也有簡單的問題
讀到一篇專欄文章,文中的女人因爲經歷過婚姻失敗,後來遇到出身鄉下、思想簡單的第二任丈夫,以爲遇到一個簡單的人,就以爲可以自在幸福過日子。殊不知,幾年后,婚姻還是失敗了。她喟嘆,這段感情最令人窒息的是那種不能溝通的感覺,最終她發現,丈夫的本質是鄉下人,有的也只是鄉下人的胸襟,容不下太多東西。以爲遇到一個簡單的人,便會有簡單的日子,哪知道,簡單也有簡單的問題。
簡單也有簡單的問題,這個好。可以反思的是,有的人非常抗拒複雜,追求簡單。然而,簡單何需刻意?簡單之所以簡單,是在於它本身,而不是你的追求。我以爲,生活態度不外乎一種“日常心”,複雜或簡單,只是看自己怎麽駕馭,如此而已。
我家廚房
Tribute to.......
以下是諸位來賓的反應.......
首席評判:陳俊偉
簡介:陳俊偉,資深旅遊飲食作家,在外地的時間比留港更多,足跡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常被笑言是1/2個香港人,1/2個地球人。
先後任職《經濟日報》、《壹週刊》、信德集團旅遊部門,現為旅遊自由人。作品常見於《明報》、《飲食男女》、《Elle》、《MetroPop》、《酒經》等,電台旅遊節目亦見他踪影。 個人著作包括《愛上‧自遊自學》(2005)、《出門賞京都》(2007)、《京都大阪神戶名古屋奈良和歌山食玩買終極天書》(2007)、 合著的《食樂東京》(2007)與及《京都假期王》(2009)。
評判:Emily Kwong
簡介:國際生活網站Lifestlye Asia香港版編輯、《信報》雜誌《LifestyleJournal 優雅生活》專欄作者。
評判:Ron Cheng
簡介:甜品達人、蛋糕專家,主理私房甜品Rondavy。
評判:Alex Lai
簡介:自由撰稿人,曾任職多本中英文雜誌。靜中帶燥,不擅辭令,唯行文補拙,筆錄別人的慧黠,找自己碴子。愛寫作、愛Facebook、愛音樂、愛書、愛電影、愛吃喝,總之,愛生活。
27.1.11
三則
死心眼
突如其來地想起自己的死心眼。不是個固執的人,卻莫名其妙對一些事情死心眼:對夢想的追求,還有捍衛所愛的人與事。
美女/俊男
女友跟我講過,她有個朋友,無法跟長得貌丑的人交朋友。(你可以說美麗有不同標準,但樣子丑的,的確不會有人持異見。)
我不會故意以貌取人,但非常享受好看的人帶來的賞心悅目。因爲女友跟我講這句話,我想一想,不得了,我的好朋友,好看的比例,幾乎可達百分之一百。上天待我真好,賜給我愛我,又長得好看的朋友。誰都知道,好看,總是會加分。
那些我所否認的
去了這個講座, 喜歡主講者對知識的反思,勇於挑戰既有的學術理論。雖然主修精神分析,但大方解剖自己對精神分析存疑之處。
因爲精神分析跟潛意識有關,所以她講了一些關於潛意識的内容。其中一小段:
“.......潛意識存在一大堆東西,是意識層面不願承認的,只有在發病的時候,那些不願意承認的症狀才會浮現,才會看到意識層面所否認的東西.......”
雖然講者所針對的是她在巴黎時所輔導的亂倫受害者的一些症狀,所以說了這段。但我相信一理通百理明,馬上想到,以往自己無法冷靜,情緒失控的時候,不也是會說一些尖銳的話、做傷害別人的事嗎?這些所謂的陰暗面,都是在“發病”(失控)的時候才浮現的。那些在我平日意識層面否認的一面,就在意識被打破時,乍然浮現。
嗯,了解自己是件快樂的事。
26.1.11
作主
姐妹淘在我家,
半個早上,
短訊和電話不斷,
她忙著講(很貴的)漫遊電話,
隔空對辦公室發號施令。
挂了電話,我們對望而笑,
她說出我心裏想的:現在啊,每天都有很多決定要做,每個決定都有風險,不再是為自己負責而已,是要對其他人和公司的利益負責。
是啊,常常有許多決定,似乎個個都刻不容緩。
來到一個要常常作主,為許多方面負責的年紀了啊。
不執不捨/見與不見
我把以上這段話放在面書,朋友問我,什麽是“不執不捨”?
我以以下這首詩回答她:
《見與不見》(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 )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24.1.11
蝸居
我不是炒樓一族(p/s:也炒不起),對樓價沒有貼近脈搏式的敏感。最近,友人爲了遷居煩惱,在新界區,普通的屋苑,600尺左右的房子,租金過萬。如果朋友要買下她現在租住的單位,4XX尺,四百萬,在沙田。
以前,人們爲了較爲廉宜的樓價,選擇居住在偏遠的新界區。現在,已經沒這支歌仔唱了。
我一聼,大吃一驚,上網搜尋一下我居住地區的樓價,原來,已經悄悄地,比我之前所知,又升了一個價位。
不。可。思。議。
住在港島有比較矜貴嗎?我又不覺得。不過這一區的社區配套非常充足,很方便,是真的。
可是,幾百尺的小地方,我哭得大聲點隔壁都聽到,動輒三、四百萬,發生咩事?!
我懷疑,香港下兩代的人口,會“簡化”至只有幾個姓:李、郭、何、林.....因爲這個地方只有地產商和富豪才住得起。其他“非我族類”的姓氏,已經被淘汰到邊疆了。
23.1.11
潮語
香港近期hit爆的潮語,當然是因林峰而“崛起”的“Chok樣”啦!
來,大家一起讀一遍:Chok~~~~~~~~~~~~~~~~~~樣!
如果唔識讀就call我啦,千企唔好失禮我!(??)
我2月回去的時候,我們一起chok個夠啦!!(如果仲hit緊......)
網交是......找個“有感覺”的對象,讓自己的想象對號入座,然後不能自拔?
網戀少婦自殘
又見網戀悲劇收場。一名河南少婦在網上認識一名來自廣西、在廣州打工的男子,兩人在網上共墮愛河,未曾見面便稱要雙宿雙棲。少婦早前毅然拋夫棄子,一心南下尋找情郎,但日前首次見面時她被斥行騙,因與相片中看到美女樣貌不同,男子之後拒再與她見面,感到被拋棄的少婦用生果刀自捅兩刀自殘。
30歲的少婦阿冬,來自河南商丘,前年她在浙江杭州工作時,在網上認識叫阿穎的男子。阿冬稱對方說話幽默、很好玩,兩人不時互通電話,她說:「阿穎曾說,不管我長得怎樣,他都一定會娶我,讓我一定要在家等他」。
日子一久,阿冬發現已經不能抽離阿穎,她不理各方反對,去年與丈夫離婚、丟下兒子,隻身到東莞虎門一邊打工、一邊在網上與阿穎談戀愛,兩人雖仍未見過面,但已約定在周二( 25日)結婚。
本月 10日,阿冬與情郎相約在虎門公園內第一次見面,但阿穎看見她的真人即大發雷霆,怒斥她用別人照片行騙,更鬧上派出所,隨後阿穎對她避而不見。這時她才發現,之前有朋友用她的賬戶,把美女圖片傳給阿穎,引發誤會。
為釐清誤會,阿冬上周五( 21日)約阿穎到廣州天河城見面,但阿穎只願與她通電話,一直未有現身。阿冬感到被拋棄,於是買來生果刀,當晚向腹部狂捅兩刀。
阿冬受傷後送院,醫生稱她失血過多、傷口過深,經搶救後仍有生命危險。而且她的情緒不穩,仍想尋死,院方特別安排保安看守。阿穎接受內地記者採訪時,冷冷地說:「我跟她沒有任何關係。」
對於這宗悲劇,心理專家稱可能是網絡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造成,提醒不要將虛擬世界的事看得太重,把網戀當成真。
(新聞轉自《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