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禮儀師》,對日本文化無法不更爲敬重。像陶傑說的:“日本人的品味内涵,像《禮儀師》裏的一切:嚴謹的細節、精熾的品味、浪漫加上紀律。”誠然,如果不是這民族特有的沉隱、内斂和優雅,這個主題怎能拍得動人好看?
電影的内容圍繞在死亡上,全片彌漫的是溫柔和愛的氣息,是以沒有沉重得不能直視,只有細膩且到位的感動/感觸。戲中一幕幕不捨的告別,讓我暗想,有一天要我告別身邊的至親好友,也會這麽萬般不捨啊。曾遭遇喪親之痛的,一定至為感同身受。有女兒在年邁父親的遺容上親一個,大剌剌地留下鮮紅唇膏印,然後溫柔地注視父親的臉龐說:“爸爸,謝謝你。”也有兒子目送母親的遺體火化,聲聲哭喊:“對不起,媽媽!”人世間最大的失落,莫過於這種永遠的失去啊。
在交替的場景中,我陡地驚覺,死亡其實不可怕,如果身邊有深愛自己的人。即使告別,並不孤單,悲傷也是因爲曾經一起擁抱愛,不想收回。如果沒有愛,我們怎會難過。如果我們的哀痛,是源自于一份無法獨享的美好與快樂,我們其實已經得到最大的幸福了啊。老生常談的那句,愛,真的能令一個人的生命完整——而進一步的啓悟是:不管生前或死後。
7 則留言:
我還在找這部片子的DVD呢!
死鬼沒膽又沒遠見又沒使命感的大馬片商,
是不可能引進這部好片的。
我太喜欢这句了:如果我們的哀痛,是源自于一份無法獨享的美好與快樂,我們其實已經得到最大的幸福了啊。
shirley
两个星期前也看了这部影片,的确很感人。每个入殓仪式,背后都牵引着很多很多的故事,是非纷扰,随着入殓,似乎都来到了一个庄重的完结。对死亡的恐惧也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地释怀。
还有回给施宇,
有消息指这部影片在马来西亚也会上映,应该是六月左右。
小施
此片有奧斯卡光環加持,片商應該會引進吧?只怕會因不符大馬國情,某些畫面情節會被最佳剪接之大馬電檢局留下來自己欣賞。
shirley
:)
幼幼
我想,死亡本身其實不可怕,是我們的想象和恐懼讓它變得可怕唄。不用怕的,每個故事,都會完結,就是這樣。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华人的丧礼上,我们得要向死者鞠躬?
我在想,如果哪一天躺在那里的人是我,万一朋友对我鞠躬,我一定觉得怪怪的。
我会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
我想,鞠躬是致敬和尊重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