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討厭的人,往往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某個程度上,因爲對方反映了自己某些個性上的缺失,而這些缺失又是自己無法去面對的,當我們在他人身上看到類似的舉動,就會覺得分外討厭。
最叫我吃驚的是,如果是長年累月的相處,我們會不知不覺複製對方在自己眼中很討厭的説話方式,以及行爲模式,然後在另一個場景表現出來。
會這麽說,是因爲結婚這兩年來,發現自己在家庭生活表現的態度,某個部分,活脫脫就是母親的影子,而這些舉動,亦是以往她最令我反感的、不快的。譬如,當她在忙家務時,如看到我坐在一旁看報紙/上網/看電視,就會一邊發出埋怨一邊做家務。常常,我會回到房中迴避,有時候沉不住氣,就會頂嘴。又譬如,當她要求我幫忙做某樣事情,而我覺得那是不急的,便會說待會才去做。母親則會因此覺得我滿足不到她的要求,發脾氣嘮叨一番,然後再自己動手去完成。最後,還會撇下一句:“求你們是沒用的啦,求人不如求己!”。諸如此類的家庭芝麻事,在多年來重復上演。
結婚以後,我竟然在家庭生活中,代入了她的角色。在吸塵抹地的時候,如老公坐在那裏上網/看電視沒有幫忙的意思,我會非常不爽(儘管是我主動去做家務的),盡說些晦氣説話。有時候請他幫忙洗碗(或是幫忙其他事情),他說先放着吧他待會去弄,總之,只要沒有即刻去完成,我就會看不過眼,寧願自己動手去做,也不要等。這些摩擦的確會為兩人的相處帶來些許不快,但老公認爲這是每個人的處事方式不同,只要大家付出多一點耐性去適應就好了。而我呢,幾次下來,發現這些情節何其熟悉;細想之下,才恍然大悟,自己一直在不自覺中,把母親那套令我厭惡的動作,反射在自己的行爲裏。有了這樣的醒覺,我馬上自我調整一番,跟另一半的小摩擦,果然減少了許多。
想深一層,我的外婆正是這個樣子的;而母親和外婆的相處中,也常常爲了類似的問題起爭執。想必母親也在不知不覺中,複製了她母親的行爲模式吧。幸好來到我這代,教育和見識打開了我的思維,能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地審視問題,找出根源,制止了“悲劇”的延續。
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實在無可估量。最耐人尋味的是,我們表面上會趨向學習正面光明的事物,潛意識卻會牢牢吸收負面的那一套,然後不自覺地對他人做出同樣的“施虐”動作。我看過,有人非常痛恨母親的無情,而事實上,她對人也那麽無情,除了她自己看不出來;有人討厭父親風流,令母親一生受苦,可是,他自己一樣風流成性,傷害過無數的女人......以此類推,不計其數。
這真是人性的吊詭之處啊!我們越是抗拒越是反感的行爲,就越是會被套牢,隨之越是容易在自己身上重現。慶幸的是,我有一份清醒和自覺,以及面對的勇氣。